白洋工作室 Uncategorized 都是为了有个家

都是为了有个家

作者: 白洋 | 发布: 2010年02月27日 | 

台湾女歌手潘美辰的歌曲《我想有个家》,上世纪90年代曾经感动了万千歌迷。“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类,吃喝玩乐只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然后是对安全的需求,第三个是社交的需求,也就是归属与爱的需求。

根据中国传统的“家天下”观念,“家”这个字,上面一个宝盖头,表示房子,是遮风挡雨的;宝盖头下面是一个“豕”,就是猪。因为中国古代讲究民以食为天,普通的老百姓家是人畜共居的。而猪是中国的主要家畜,猪能吃能睡,代表有福气,而且猪善于产子,一窝能下很多的小猪仔。“家”里面有“猪”,代表了一种繁荣兴旺的美好愿望。“家”字合起来看,就是一群小猪躲在屋檐底下避风挡雨,依偎取暖。因此中国人对家的认识主要是两点:第一要有房子,第二要人丁兴旺。

其实中国的家庭观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异曲同工。

曾经有人这样问澳门赌王何鸿燊,那么多人在你的赌场输光一切甚至跳楼,你怎么想?他沉吟片刻才说:都是为了有个家吃饭。何鸿燊出身香港名门望族,但少年时父亲破产,以致家道中落,饱尝世态炎凉。没有过漂泊经历的人,是感受不到这个“家”字的意义和分量。为了有一个家,房价再高也要供一套房子,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始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再苦再累也要供养一家人,因为有了家人,才有人与你甘苦与共。

互联网是属于草根的舞台,最近网络上又有一个名人诞生:凤姐。凤姐,本名罗玉凤,女性,自称9岁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前后300年无人超越”,曾在上海地铁站发过成千上万份征婚传单,也曾在电视台情感类节目上公布七大极为苛刻的征婚条件,誓嫁1.8米的名校硕士生,并且长得要阳光、帅气。而她自己的条件可算寒碜:出生于重庆农村的一个离异家庭,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自身条件与对男方要求的差距实在太过悬殊,一点也不“登对”。

因为其“不切实际”的征婚条件,结果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的征婚女”,把罗玉凤的举动归究为“成功饥渴症”、“自大妄想”、“‘贫二代’代表”,还有人喊出了“信凤姐,得自信”的网络口号,总之极尽嘲讽之能事。罗玉凤因此成了一个笑料。

但罗玉凤这样想,乃至这样大张旗鼓的征婚,又有何不妥呢?不是有很多美女要求非XXXX的极品男不嫁么?难道因为罗玉凤的条件比较逊,大家就要对她起哄,泼冷水?现在嘲笑罗玉凤的人,扪心自问,个人条件难道就比罗玉凤优胜很多,其实就在半斤八两之间而已罢了?

再说,罗玉凤强调对方必须是北大清华硕士、经济学专业、有国际视野,出发点都无非是想找一个聪明的男人而已,难道不比那些要求男方有楼有车有多少万存款的征婚要求要清新很多么?

结果罗玉凤成了媒体和网民的愚弄对象,可见这个社会已经庸俗到了什么地步,势利到了何等境界。

其实罗玉凤无非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大城市的打工妹,在无依无靠的繁华大都市,急盼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又因为打开了眼界,拓宽了视野,知道了世界的精彩,因此借助网络这个草民的平台,多说了几句比较天真的心里话而已。

One thought on “都是为了有个家”

  1. 我想有个家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着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地
    孤单地
    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