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杨振宁(YANG Chen Ning,Frank,字伯瓌)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城西大街四古巷杨家大院。按照辈分,杨振宁是“振”字辈。当时,他的爸爸杨武之在安庆的怀宁县当中学老师,于是以地名为长子取名“宁”。
杨振宁有两个生日。他赴美留学时,证件上误写的生日是9月22日,诺贝尔奖官网上的获奖者生平也是这个日期。
杨振宁的真正生日是1922年10月1日。
家里兄弟姐妹共五人,大哥是杨振宁,二哥是杨振平。老三杨振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化工机械专业,官至上海市对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小弟是杨振复,女儿是杨振玉。
杨武之(1896年4月14日—1973年5月12日),本名克纯,号武之,籍贯安徽凤阳,生于安徽合肥:
1928年,杨武之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首位代数学博士。
1929年,杨克纯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随父母搬到了清华园。
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1896年—1987年),系指腹为婚,幼年曾裹足。
1935年,杨武之去柏林访问,随身带了一张杨振宁的照片。当时他意识到杨振宁天赋异禀,所以在照片背后题字:“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注:兄弟排行——伯仲叔季,长兄曰“伯”;而“瓌”通“瑰”,本义指美玉、美石,后引申为珍奇、稀奇之意。)
1933年,杨振宁从成志小学毕业,进入英国圣公会所办崇德中学(现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杨振宁一家离开清华园。9月,杨振宁进入合肥庐州中学,继续读高中二年级。
1938年3月,杨振宁到达昆明,在昆明昆华中学读了半年高中二年级,没有读高三。同年秋,杨振宁以总成绩第二名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2月,杨振宁转至物理系。当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三所学校临时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总校址设在昆明。
1942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转到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
1943年秋,杨振宁参加“庚款兴学”留美考试。
1944年春,“庚款兴学”留美考试放榜,杨振宁成为全国物理专业惟一被录取的留美生。同年,杨振宁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在等待出国护照、签证的一年中,杨振宁在西南联合大学附中教授高中数学,陕西米脂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Chih-Li Tu,1927年12月29日—2003年10月19日)就是他的学生:
1947年7月,杜致礼前往美国求学,由宋美龄介绍进入美国韦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后因家中经济出现问题,资金供给断掉,为了完成学业,杜致礼转入免费的蒙特圣文森学院继续学习。
1949年,杜致礼与杨振宁在普林斯顿一家中餐馆不期而遇,很快坠入爱河。
1950年8月,两人在美国普林斯顿举行婚礼。
婚后两人育有3个子女:长子杨光诺出生于1951年,从事计算机行业;次子杨光宇,先是从事化学行业,后来从事天文学研究;女儿杨又礼,是一名医生。
1945年8月,杨振宁与留美同学在昆明乘机,到达印度加尔各答。两个月后,他们搭乘运输美国士兵回国的U.S.S.General Stewart海轮,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再越过大西洋,于1945年11月在纽约上岸。
1946年1月,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正式注册,成为该校博士研究生。由于某些原因,杨振宁跟随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做实验的计划失败,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收杨振宁为研究生。
1948年6月,杨振宁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秋,杨振宁回到芝加哥大学,获聘为物理系讲师。
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一年后,奥本海默很欣赏杨振宁,决定留下他。1950年春,奥本海默为杨振宁开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为期五年聘书。经过考量,杨振宁决定留下;一年后,转为永久研究员;后升任教授。直至1966年,杨振宁在此度过17年学术黄金期。
1954年,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Robert Mills)合作发表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称作“杨-米尔斯场理论”。
1956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正式发表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
杨振宁(右)与李政道(左)在普林斯顿
1957年10月,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创下诺贝尔奖颁奖史上获奖最快纪录。
李政道(左)和杨振宁(右)在诺贝尔颁奖现场
1995年夏,杨振宁与杜致礼到汕头大学,参加国际物理学家会议,大一学生翁帆负责杨振宁夫妇的接待工作。
杨振宁回忆对翁帆的第一印象:“那一年,我和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当时学校派了一个叫翁帆的小女孩来给我们当向导,我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十分可爱。”他还说,“致礼和我立刻就喜欢翁帆,她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英文说得极好”。
后来,三人愉快地拍了一张合影。因为特别投缘,大会结束后,翁帆和杨振宁夫妇还保持着书信往来。
1976年7月14日,翁帆出生在广东潮州:
初中和高中,翁帆就读于潮州金山中学。
1994年,翁帆入读汕头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本科。
汕大毕业后,翁帆在深圳工作3年,期间与香港一公司职员结婚,但不到两年便离婚。
2002年,翁帆入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翻译硕士班。
2003年1月19日,杨振宁在美国石溪为杜致礼75岁生日举办宴会。10月19日,杜致礼逝世,享年75岁。
杜致礼病逝后,杨振宁与翁帆交往频繁。2004年11月5日,翁帆与杨振宁在北京订婚。2004年12月24日,翁帆与杨振宁在汕头登记结婚。2005年1月,两人在北京举行婚礼。
未知杨振宁的生辰,白洋猜测,他可能生于己酉时:
理由是,《三命通会》记载的一个“刘状元”,四柱八字:“壬申、己酉、壬申、己酉”。
八月辛金司权,金水相生,名金白水清,忌戊土阻塞,己土混浊,故以甲木取贵。杨振宁八字,月干透己土,年支、日支藏戊土,日支虽然藏甲木,但一个甲木不能同时克制戊土与己土。不如改变思路,以印星化官杀,金泄土气为用神,去病为贵。五行忌火,因为财坏印,酉金不能受伤也。
古代文人中状元,被称为“文曲星”下凡。状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毕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具有“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巨大殊荣。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甚是威风。
杨振宁虽然是理科生,但他回国访问时享受到官方最高规格的接待,身份地位乃至待遇,和古代的状元很接近了。
1993年1月至今,杨振宁一直担任东莞理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学而知不足”,已成为东莞理工学院的校训。
1995年1月,杨振宁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被问及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他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
很多人问杨振宁的养生秘诀,他曾幽默地说:“大概是基因好,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