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2025年11月18日 13:42广东
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徐乐吾在《古今名人命鉴》记录了洪承畴的四柱八字:
曾任吴晗研究会副会长、洪承畴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的王宏志在《洪承畴传》中写道:
洪承畴,字彦演,号享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二十七都英山乡霞美村(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据《洪承畴墓志》记述,盛唐时期,洪承畴的先祖本姓陈,是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唐玄宗时,官至太子太傅。后来,他因得罪了当朝权臣、宰相李林甫,谪贬至闽。死的时候,仍被封为国公,谥忠顺。从此,洪承畴的祖先就在福建英都落户繁衍。
另一说是根据《武荣翁山洪氏族谱》的《谱记》记载:吾先世本姓陈,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也,唐景福间从王潮入闽。其后陈公洪进以漳、泉二州归宋。诸子在泉者世居郡城朋阳(今泉州北门外)及同邑嘉禾里(今厦门)。朋阳之裔相传于元初避乱入英山,是为我祖顺斋公。
到顺斋公之子温斋公时,家道中落,入赘于洪姓人家,遂姓洪。洪承畴的曾祖父洪以诜,字德谦,是明朝中期的庠生。洪以诜的一个儿子,洪有秩,字懋庸,选贡生。明万历年间,洪有秩在赴试途中死于杭州,年仅二十九岁。洪有秩就是洪承畴的祖父。洪有秩的夫人戴氏,在洪有秩去世时还怀着孕,不久生下这个遗腹子,就是洪承畴的父亲洪启熙(幼迹公),字尔朝。
洪启熙是庠生,性格庄重,以孝子名闻乡里,娶妻傅氏(洪承畴的生母)。
《洪承畴传》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四柱八字: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二十二日子时,洪承畴出生在外祖父傅员外家。
那时,洪启熙家境贫寒,外出谋生。傅氏娘家经济宽裕,外祖父心疼女儿,就把傅氏接回家中居住。傅员外家在南安丰州古县城附近的锦田村。丰州早在唐代就设置过,是个古老的县城,风景秀丽,至今还留下不少名胜古迹。那时闽南一带有个陋俗,房子宁肯借人死,不肯借人生,怕把风水龙脉夺走。洪承畴出生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母知书比较通达,不大在乎这些事。但是承畴的舅舅舅妈很不高兴。洪承畴刚刚满月,傅氏就抱着他回到英都霞美村。
《三命通会·四库版足本》记载的一个“阁老”八字,和《古今名人命鉴》之洪承畴命造,四柱八个字完全相同:
问题是,书中没有注明“阁老”的名讳。
白洋认为,洪承畴的生日应该是真的,八字的前三柱可信。
疑点在于洪承畴的时辰。
值得注意的是,《三命通会》记载的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的张瓒八字:癸巳、壬戌、癸丑、癸丑,四柱八字与洪承畴之命起码有五个字相同。张瓒(1473-1542),字廷献,直隶沧州人。曾祖以功授府军左卫副千户,遂家京师。弘治十八(1505乙丑)年,张瓒中进士。正德初,授吏科给事中,累擢通政参议,自参议至通政使几二十年。至嘉靖十年(1531辛卯),张瓒迁户部右侍郎。嘉靖十二年(1533癸酉),大同兵变,兵部左侍郎、宣大总督刘源清(字汝澄)落职,以兵部侍郎张瓒代任。张瓒未至,而郎中詹荣(字仁甫)等擒首恶,定乱军。张瓒驰至,赉有功者而还。嘉靖帝大喜,改瓒督两广军务。
注:瓒(zàn),本意为质地不纯的玉,古代祭祀时用作玉勺子。《说文解字》: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駹,四玉一石。侯用瓒,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于其首为勺形,谓之瓒。古代祭祀时,“侯”这个级别,用“瓒”。
张瓒的画像没有流传于世,但按照古书的说法,张瓒生就一脸福相:方面修耳,眉插入鬓,骨隆隆起,顾盼伟如也。
武定侯郭勋用事张瓒,阴附之。会兵部尚书缺勋,郭勋密荐张瓒。嘉靖帝亦奇其貌,廷推者皆不用,独用张瓒。张瓒为通政时数被劾,家在辇下,素通中贵人,誉言日闻,遂骤登枢要,嘉靖十四(1535乙未)年,张瓒升兵部尚书,屡加阶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张瓒贪庸鬻爵,勾结宦官,纤悉必知,得为之备,虽屡被言官弹劾,先后不下数十章,然终不失宠。张瓒无他智能,徒以状貌中帝意,眷遇终其身。
另据李新达的《洪承畴传》:
洪氏家族的兴起引起了当地土豪吕一龙的羡慕和畏嫉。他请人看过洪氏祖坟的地理风水后,认为洪氏三世祖洪良斋的坟地风水最好,洪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与此有关,便偷偷地将其祖坟迁葬于良斋的坟头之上。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正月,洪氏子孙前来扫坟祭祖,与吕一龙发生争吵,结果反被吕氏族人痛打致伤。洪氏家族被激怒了,决心与吕氏家族斗个高低,他们推举洪启聪和洪承选为首,“率族中举、监、生员共四十六人”不断上告,反复争辩,终于获得地方各级官府的支持,令吕一龙将其祖坟迁出,永远不许入侵洪氏坟地。
祖坟事件的斗争胜利表明,洪氏家族在泉州地区已取得所谓名门望族的地位,并得到地方官府的保护,进入了鼎盛发展的新时期。洪氏家族的骄子——洪承畴,正好生长在这个令人得意的时期。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1593年10月16日)子时,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尾乡,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作为长子,他的降临给全家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希望。为此,他的父亲特地给他取了个寄托长辈厚望的名字——承畴。
注:畴(chóu),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状似被犁耕过的弯弯曲曲的田沟,本义指已经耕过并整治好的田地,引申指田间的分界。
在上面提到的祖坟事件中,洪承畴的父亲洪启熙曾以生员的身份参与了这场斗争。在洪氏家族中,生员的身份太平常了,根本不引人注目。想当年,他的父亲洪有秩,祖父洪以诜,都比他威风,有本事,所以他深感愧对祖宗,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长子洪承畴的身上。
承畴兄弟三人,二弟承畹,早卒,三弟承畯(字彦灏),明朝诸生,“少有逸才, 博涉书史,工诗文,尤精行草,笔势婉转道劲,时人目之日龙蛇字。明社既覆,清廷两授以官,皆辞不赴。有别业在紫帽山之麓,自称紫农山人”。
洪承畴童年时家境不好,要帮母亲做豆腐干,靠这个小生意养家糊口。
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洪承畴中本省乡试。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年),洪承畴中会试二甲第十七名,赐进士出身。而张瓒于弘治十八(1505乙丑)年中进士,他们都是在己未运中进士。
崇祯七年(1634甲戌)十二月,崇祯帝撤掉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任三边总督,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正月,崇祯帝任命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蓟辽总督)。
顺治元年(1644甲申)四月初九日,“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承畴从”。多尔衮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多尔衮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多尔衮对洪承畴十分器重,洪承畴居然官复原职,“既定京师,命承畴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
顺治十年(1653年),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康熙四年(1665乙巳)二月十八日,洪承畴卒于京师私邸,谥文襄。
巧的是,张瓒、洪承畴本为进士出身的文人,却都是靠镇压兵变叛乱发迹,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命运轨迹乃至官位、爵位都极其相似。
张瓒与洪承畴都是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最后都混了个善终。而且,张瓒与洪承畴都死于乙卯运。
嘉靖二十一年(1542壬寅),张瓒卒,赠太保,谥恭襄,谥号竟然也和洪承畴差不多,都有一个“襄”字。
所以,白洋怀疑,洪承畴的生辰未必是子时或戌时,搞不好他和张瓒一样,都是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