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工作室 Uncategorized 洪承畴死了两次,崇祯帝御制《悼洪经略文》成为千古笑柄

洪承畴死了两次,崇祯帝御制《悼洪经略文》成为千古笑柄

白洋2025年11月14日 15:22广东

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正月,崇祯帝任命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蓟辽总督)。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系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二月设立的军事管理机构,初称蓟州总督,次年改称蓟辽总督。该机构主要负责防御蒙古与女真势力,前期以抵御蒙古为主,后期侧重抗击后金。蓟辽总督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统辖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辖区涵盖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是实权在握的封疆大吏。图片

身穿清朝官服的洪承畴

崇祯十四年(1641辛巳),是明末的关键年份。此年,清军围困锦州,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兵十三万,马四万,会兵于宁远,以解锦州之围。八月,皇太极根据明军首尾不相顾的弱点,定下掘壕围困断敌粮道之法。因为断粮多月,明军将士恐慌,丧失斗志,分头逃窜。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

松山副将夏承德早有反叛之心,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二月十八日,松山陷落,明朝文武官员,加上守城官校及兵卒几千人,全部被清军就地杀害。洪承畴祖大乐被俘,送至盛京(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兵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兵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

松锦之战,持续两年,是皇太极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也是中国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范例。松锦之战导致明朝损失了关外最后一支精锐部队,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成了明朝在辽西的最后防线。

据《崇祯遗录》:“辽东松、杏失利,洪承畴全军覆没,传承畴死。上震悼,命礼部具仪,钦天监择日,设坛予祭以慰忠魂,荫一子锦衣卫千户世袭。既闻承畴未死,遂罢祭,仍荫其子。”松山之败的消息传来,举朝震惊。民间传说,洪承畴被俘之后绝食而死。朱由检轻信传言,以为洪承畴已为国捐躯,极为哀痛,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给他开追悼会。“庄烈帝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朱由检还御制《悼洪经略文》诏示天下。于是,正在沈阳吃香喝辣的洪承畴忽然成了烈士。图片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1627年—1644年在位。朱由检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顺治十六年(1657年),清廷正式追封朱由检为“庄烈愍皇帝”,简称庄烈帝烈皇,该谥号由“”(肃敬恭谨)、“”(刚正有为)、“”(哀其不幸)三字构成。

根据《三命通会》,乙未日己卯时:“辛亥/庚寅,明帝崇祯,交丙运失国。”可知朱由检出生于己卯时,四柱八字如下:图片

御制《悼洪经略文》:

维大明崇祯十五年五月,皇帝遣官致祭于故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蓟辽总督洪承畴之灵前,而告以文曰:

呜呼!劫际红羊(1),祸深黄龙(2)。安内攘外,端赖重臣。昊天不吊(3),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剥(4),临轩洒涕,痛何如之!

曩者青犊肆虐于中原,铜马披猖于西陵(5),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万里驰驱,天下知上将之辛劳;三载奋剿,朝廷纤封疆之殷忧。方期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诓料虏骑入犯,烽火遍燃于幽、燕。畿辅蹂躏,京师戒严。

朕不得已诏卿勤王,星夜北来。平台召见,咨以方略。蓟辽督师,倚为干城(6)。海内板荡(7),君臣共休戚之感;关外糜烂,朝野乏战守之策。卿受命援锦,躬亲戎行;未建懋功,遽成国殇。呜呼痛哉!

自卿被围,修逾半载。孤城远悬,忠眸难望一兵之援;空腹坚守,赤心惟争千秋之节。慷慨誓师,将士闻之而气壮;擂鼓督战,夷狄对之而胆寒。大臣如此勇决,自古罕有。睢阳义烈(8),堪与比拟。

无奈壮士掘鼠,莫救三军饥馁,叛将献城,终至一朝崩解。然卿犹督兵巷战,狂呼杀敌;弱马中箭,继以步斗;手刃数虏,血满袍袖;两度负伤,仆而再起;正欲自刎,群虏涌至,遂致被执。

当此时也,战鼓齐唁,星月无光,长空云暗,旷野风悲,微而忽零,浙沥不止,盖忠贞格于上苍,天地为之愁惨而陨泣!

闻卿被执之后,矢志不屈,蓬头垢面,骂不绝口。槛车北去,日近虏庭,时时回首南望,放声痛哭。追入沈阳,便即绝食。虏酋百般招诱,无动卿心。佳肴罗列于几上,卿惟日闭而罔视;艳姬侍立于榻前,卿惟背向而怒斥。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慷慨与从容,卿兼而有之矣。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病不能兴,鼓卿余力,奋身坐起,南向而跪,连呼“陛下!陛下!”气噎泪流,欲语无声,倒地而死,目犹不瞑。君子成仁,有如是耶?呜呼痛哉!

年余以来,迭陷名城,连丧元臣,上天降罚,罪在朕躬。建祠建坊,国有褒忠之典;议谥议恤,朕怀表功之心。卿之志节功业,已饬宣付史馆。呜呼!

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享俎豆(9)于百世,传今名于万年。魂其归来,尚飨!

注:

1、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年;“红羊”,就是所谓“红羊劫”,代指国难。古人以为丙午、丁未国家容易发生灾祸。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对应生肖“羊”,称为“红羊劫”。唐代诗人殷尧藩创作七言律诗《李节度平虏诗》:“太平从此销兵甲,记取红羊换劫年”。不过,1642(壬午)年并非“红羊赤马”年。

2、黄龙,就是“黄龙府”,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即指此处。

3、昊天不吊,出自《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昊天”指代主宰自然界的上天,“不吊”引申为不怜悯、不保佑之意,亦即“老天没眼”。

4、蹇(jiǎn)剥(bāo),由《周易》的《蹇》、《剥》两卦名组合而成,其核心释义为时运不济,既包含《蹇》卦“难也”的艰涩之义,又蕴含《剥》卦“不利有攸往”的衰颓之意。

5、青犊、铜马,指新莽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军。《东观汉记·邓禹传》:“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后泛称农民起义军。东汉光武帝刘秀招安铜马军后,实力暴增,最终平定天下,因此被称为“铜马帝”。

6、干城,本义指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或捍卫者。

7、板荡,典出《诗经》,其中有《板》、《荡》两篇,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贫苦,后来“板荡”便被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

7、睢阳义烈,指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睢阳之战,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历时10个月,使叛军不能南下江淮,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将士被俘后英勇殉国。

8、俎(zǔ)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后引申为祭祀与崇奉。

论文采,《悼洪经略文》堪称登峰造极,典故之运用尤其妥帖。

悼洪经略文》盛赞洪承畴忠勇:“卿虽死矣,死而不朽;死事重于泰山,豪气化为长虹”。问题是,洪承畴不但没死,而且投靠了皇太极!

据《清史稿》:承畴跪大清门外,奏言:“臣为明将兵十三万援锦州,上至而兵败。臣入守松山,城破被获,自分当死,上不杀而恩育焉。今令朝见,臣知罪,不敢遽入。”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经略不但没死,还给皇太极跪安了。朱由检震谔不已,追悼会草草收场,“俄闻承畴降,乃止”。这篇充满悲痛与敬意的祭文反而成为讽刺洪承畴屈膝投降的证据,闹出了一场大笑话。

太尴尬了!

明朝有三大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朝廷豢养了那么多特务,情报工作却是一团糟。

崇祯帝朱由检洪承畴到底死没死都没有搞清楚,却授意秘书意淫了一篇祭文,把洪承畴被捕后“宁死不屈”的过程刻画的如此详细,可见大明王朝昏庸到了何等地步!

康熙四年(1665乙巳),洪承畴真的死了。“康熙四年二月,卒,谥文襄。子士钦,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清廷给了洪承畴一个“文襄”的谥号,后来的乌雅·兆惠福康安左宗棠张之洞等有功之臣也是这个谥号。言归正传。松锦之败,朱由检是最大的责任人。“朕不得已诏卿勤王,星夜北来”,崇祯帝把剿匪能臣洪承畴调去了辽东,让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机会。锦州之围未解,却葬送数万精兵,“扁担没扎,两头打塌”,战略决策完全失败。图片朱由检的紫微斗数命盘,福德宫太差了。因为朱由检这个八字是破格之“时上偏财格,问题是,时干一点己土,仅得“未”为根基。地支偏偏凑齐了亥、卯、未字,三合木局,比劫夺财。财星临于旺木之上,名为截脚。日元太旺,财星太轻,己土虚浮无力,全靠天干的庚、辛金,官杀克制比劫,勉强维持局面。
崇祯十四年(1641辛巳)以前,内外局势虽然对明朝愈发不利,但尚未失控。崇祯十四年以后,内外局势急转直下,明朝加速滑向崩溃的边缘。因为大运走丙戌,丙辛合,合走辛金;且地支=戌=火库,寅、戌合火局,伤官太旺,庚金也无能为力,朱由检的大限到了!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李自成兵临北京。流年透甲木,甲己合,劫夺财星。4月25日,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破格还不如不成格,此之谓也!

完整版:https://mp.weixin.qq.com/s/uUMbCVYRkX52h3cRi74vUA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

谈缘分谈缘分

作者: 白洋 | 发布: 2009年11月30日 |  来者问命,一为前途,二为感情,几乎是毫无例外的。就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