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勋、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字汝为,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祖籍广东汕头澄海。
许崇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许应鲲、父亲许炳衡均为清廷授予的署朝议大夫、福建补用通判。许崇智三岁丧母,八岁丧父,靠叔伯婶母抚养成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许崇智得到时任闽浙总督的本族祖父许应骙的照拂,入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就读。第二年(1900年),许崇智又在许应骙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先在成城学校陆军科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许应骙(1832年—1903年7月22日,字昌德,号筠庵),道光三十年进士,光绪二十二年升工部尚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年)转任礼部尚书。“戊戌变法”失败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以许应骙“首发康有为之奸”,请“立予超擢”,慈禧太后即升许应骙为闽浙总督,准予“仍在紫禁城骑马,并在西苑门内骑马”。
许应骙的祖父是广州著名盐商、北京路高第街许地的创始人许拜庭(1772—1846,名赓飏,字美瑞,号拜庭)。许拜庭因出资组织剿灭海盗而被嘉庆皇帝赐”议叙同知”加一级,后又获“诰封中议大夫”奖赏。许拜庭选定高第街作为许氏家族的永久性居住之地,许家从此在高第街生息繁衍,历经百年沧桑,人才辈出,家声越来越显赫。
清末民初,许氏家族的声望达到巅峰。1922年,孙中山委任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许崇灏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东路讨贼军左翼纵队指挥。许崇灏(1882年—1959年,字晴江,号公武),是许崇智的族兄。1925年3月31日任粤军第四师师长的许济(1887年-1962年,原名崇济,字佛航),也是许崇智的同族兄弟。1924年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的许崇清(1888年1月20日—1969年3月14日),是许崇灏、许济的弟弟。曾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之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北伐的许卓(1907年-1934,又名许崇乾、许倬),是许崇智的族弟。鲁迅遗孀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原名许崇媊,字濑园),是许崇智的堂妹。
毕业归国后,许崇智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不久升任福建讲武堂教习。他“于教授学术之余,灌输各学生以革命思想及理论”,其后调任第十镇第四十标“统带”(后改称“标统”,相当于团长),继而升为该镇第二十协“统领”(官阶为从二品,别称“协统”,相当于旅长)。许崇智少年得志,骄矜阔绰,时人称他为“贵公子”。
武昌起义爆发,彭寿松等酝酿举行福州起义,许崇智被推举为起义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指挥起义军对“旗界”发起攻击,炮兵轰击将军署及旗兵营,光复福州。福建军政府于宣统三年(1911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孙道仁为都督,许崇智最初被举为福建海陆军总司令,后为福建第一师师长。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福建第一师编为民国陆军第十四师,许崇智仍任师长。
民国三年(1914年)7月,许崇智参加孙中山重新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出任军务部长,与军务部副部长邓铿(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在军事上辅佐孙中山。其时,许崇智与蒋介石结交,曾先后联同张静江、吴忠信两次与蒋介石结拜为把兄弟。
民国六年(1917年)9月,护法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许崇智任大元帅府参军长,不久后兼署陆军总长。12月,孙中山以省防军二十个营为基础,成立援闽粤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许崇智任第二支队司令。
民国十年(1921年),许崇智被孙中山委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所部分编为三军十二个旅,以黄大伟为第一军军长,许崇智自兼第二军军长,李福林为第三军军长,蒋介石为第二军参谋长。
民国十三年(1924年),许崇智出席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任命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长。之后,孙中山着手整顿军队,把广东军队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辖四个军,许崇智为建国粤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前排左起:廖仲恺、许崇智、孙科
孙中山逝世后,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实行合议制的广州国民政府于7月1日成立,许崇智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长。
不过,《周易·丰卦》: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1925年,许崇智因部下卷入廖仲恺被剌案(简称“廖案”),遭蒋介石背刺夺权,许崇灏等许氏兄弟亦同时被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真可谓盛极必衰也!
许崇智失势的关键原因是战绩不佳,而且治军不严。他对部属将领宽纵过度,自己又沉溺酒色,嗜吸鸦片,体弱多病,军中事务都委托他人代办,军纪日渐松弛,最终大权旁落。
许崇智对蒋介石尤其宠信,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间,许崇智曾对粤军诸将领说:“服从许总司令,就要服从蒋参谋长,许总司令就是蒋参谋长,蒋参谋长就是许总司令。以后由许崇智名义签署的命令,下面盖的是许崇智的图章或是蒋介石的印章一样有效。”粤军许多将领对许崇智如此偏袒蒋介石颇不以为然,但劝谏无效,无力回天。
而蒋介石却善于掌握权柄,尤其抓住了筹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通称黄埔军校)的历史机遇。蒋介石逐渐认识到,培训骨干,才能掌握军队,对军校工作抓得很紧,极力树立校长权威,培植个人势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南方政权大元帅府于7月改组为国民政府,所辖各军统编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学生军组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一起一落之间,以蒋介石为首的外省人最终将以许崇智为首的广东人排挤出局。
廖案发生后,国民党中央指定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授予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控制局势。1925年9月5日,又特授许崇智以监督广东境内中央及地方财政全权。表面上,许崇智加官晋职,权倾一时,但是,蒋介石在汪精卫的支持下,以查处廖案为籍口拘捕了建国粤军第一军军长梁鸿楷、第一警备司令梁士锋等八人,粤军群龙无首,顷刻间土崩瓦解。国民政府军事部长一职,由谭延闿署理,粤军总司令部则由蒋介石一手遮天,许崇智所属部队均被包围缴械、改编,许崇智的军权完全落入蒋介石手中。
后来,蒋介石给予许崇智国民政府委员和监察院副院长等虚职,许崇智只领薪俸,未去南京就任。他拿着蒋介石的接济,常出入舞厅、妓院、跑狗场、回力球场,兼做投机买卖,出入交易所倒卖棉纱等生意,倒也优哉游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许崇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秋间离沪赴香港。
1965年1月25日,许崇智因冠心病在香港去世。
广州女作家伊妮(原名黄见好)于1994年出版长篇历史报告文学《千秋家国梦》,用恢弘的笔触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广州西关许地(今高第街)许氏家族在中国风云际会的历史漩涡之中由盛而衰的显赫历史。
作品后被改编,拍成30集电视连续剧《千秋家国梦》。这部剧的出品人姓许,正是广州许氏家族的后人,投资近2000万,签约赵文瑄、潘虹、瞿颖、胡兵、郑佩佩、吴大维等大牌明星,只为把家族故事搬上荧屏。
剧中的许拜庭、许崇智由台湾当红演员赵文瑄一人扮演。
实话说,扮相过于英俊了。但按照剧情设定,孙中山麾下第一骁将许崇智,既是一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的军事奇才,又是一个英姿勃发、风雅浪漫的贵公子。如果换别人扮演许崇智,又对不起2000万巨资。
电视剧《千秋家国梦》的主题曲,由小柯(本名柯肇雷)包办作词、作曲,田震和小柯合作演唱,堪称“荡气回肠”。
言归正传,讲讲许崇智的四柱八字。
《造化元钥》分享了许崇智的命造:
“丁亥,庚戌,甲子,庚午。
光绪十三年九月初十日午时。
许崇智命:喜一丁一庚,相制成格。”
肯定有人要质疑这个八字,因为百度百科、搜狗百科记载许崇智出生于1886年,维基百科则提供了一个“1887年10月14日”的许崇智生日。
许崇智的后人曾撰写《回忆外祖父许崇智》一文,提到“外祖父家是广东的一个望族,据说是伯夷之后。家族格言是:智、仁、勇。到近代,许家更是人才辈出,有鸦片战争时期领导绅民抗英的许祥光;有曾当过浙江巡抚、被老百姓称之为‘许青天’的许应鑅(注:读héng,意为钟声);有当过闽浙总督的许应骙;有孙中山重要的军事助手、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有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卫戊司令许崇灏;有鲁迅夫人许广平;有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许崇清;有领导百色起义、任红七军政委的许卓;有在解放战争的秘密战线为党作出重要贡献的许锡瓒……
家族中的许应骙,官至礼部尚书,可以有在紫禁城内骑马的待遇。有一次,许应骙回家祭祖,路上见有人躲在树中,以为遇到了刺客,惊慌之余发觉是一小孩藏在树上,那小孩就是我外祖父。当时他六七岁,也不惊慌,说自己是哪一族哪一宅,父亲是谁,对许应骙的问题也对答如流,给许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清政府让二品以上官员,保送两名子弟到外留学,外祖父和他的哥哥许崇义,因此获得许应骙的帮助,到了日本。
外祖父先是到马尾一个船务学堂的陆军科学了一年,第二年到日本,当时他很小,没有枪高。在日本停了一年,又在成城学校陆军科学了一年,才进陆军士官学校,跟李烈钧、蒋方震、蔡锷是一届的。”
关于许崇智的出生年份,其实许崇智的后人也很无奈,文中提到:“外祖父于1887年出生,许多书对他的出生时间有误记。他与蒋介石是同年出生,并大几天,他是九月初十,蒋是九月十五。他们结成兄弟时,外祖父是老大,蒋介石是老三。”
许崇智曾经声势显赫,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活了77岁,也算是高寿。为何连出生年份都能搞错?
道理很简单,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不对失败者吐口水,不跟风去落井下石,就算是高风亮节了,谁在乎你出生于猴年马月?
曾经当过热河省主席的汤玉麟,据百度百科,“清同治十年1871年7月,汤玉麟生于奉天阜新县马吉沟村”,其实《造化元钥》记录了汤玉麟的真实八字:“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六日辰时”。
问题是,很多人的知识储备不足,不懂的事情就靠百度一下,或者DeepSeek查一查,写作全靠复制粘贴,以讹传讹的事情太多了!
《造化元钥》记载的许崇智八字,出于徐乐吾之手,因为他曾经给隐居香港多年的许崇智算过八字,推算过程记录于《古今名人命鉴》。
徐乐吾批算许崇智的八字,“八十岁丙午(注:1966年)制杀太过,恐将福寿全归矣!”事实则是,许崇智死于1964甲辰年的年底。
许崇智这个八字,并非徐乐吾所云“早岁行申运,七杀生扶印绶,故早握兵权”,以“杀印相生”论命,思路错了。
此造之“病”,在于印星太旺,去水为贵征。1913-1922年,许崇智行走丁未运,风头无两,因为亥、未合木局,泄去多余之水;“未”=木库,身弱喜走库地;甲木见“未”,又逢天乙贵人。
有趣的是,蒋介石的四柱八字,和许崇智之命,仅日支不同:
而且,他俩的大运走势也相同,都是在丁未运成为孙中山的左臂右膀。
唐末五代文学家、诗人罗隐曾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许崇智辛苦打拼20年,到头来,全为老蒋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