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工作室 Uncategorized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吴石VS傅连暲,他们都是中将军衔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吴石VS傅连暲,他们都是中将军衔

吴石(1894年9月14日-1950年6月10日),原名萃文,字虞薰湛然,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人。

图片

1906年,清廷明令废科举,兴学校,吴石入读“末代帝师”陈宝琛(1848年10月19日—1935年03月05日,福州闽县螺洲人,曾是宣统帝溥仪的老师)在螺洲创办的小学。

19144年,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然后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与张治中蔡廷锴宋希濂白崇禧黄绍竑刘建绪等人是同学。福州人吴仲禧(1895-1983.6.15),字奋飞,与吴石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后来还成了同事(都在张发奎麾下任职)。

图片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1912年创办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校址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在原址上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因办在保定,俗称保定军校,共办了九期,1923年停办。

保定军校被誉为中国“将军的摇篮”,培养了大量革命军人。民国五年(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的白崇禧,后来成为新桂系领袖之一,是吴石在仕途上的重要贵人。

1916年,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总统黎元洪莅临毕业典礼致训,学校指定吴石为毕业生代表答辞,吴石因此被誉为“吴状元”。

1923年底,吴石与同乡王碧奎结婚。婚后,吴石王碧奎共生六男二女,长幼次序如下:吴美成(长男、已殇)、吴展成(未足岁殁)、吴韶成(三男)、吴康成(四男、已殇)、吴竞成(五男、已殇)、吴兰成(长女)、吴学成(次女)、吴健成(六男)。

王碧奎于1993年2月9日于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90岁。后来,其子女将父母骨灰遗骸一起奉回大陆,合葬于京郊福田公墓。

1928年,吴石东渡日本。1929年冬,经过严格考试,吴石被日本陆军大学录取。在陆军大学期间,吴石表现优秀,享有“十二能之人”的美称(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中国参谋部评价他是“留日学生中最有心得之一人”。

图片

1934年,吴石毕业回国,任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处长,专门负责对日情报工作,兼任国民政府陆军大学(蒋介石兼校长,原校长杨杰改任教育长,主持陆大实际工作)教官,国民党军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吴石的门生。

存在于1927年-1949年的国民政府设立在南京的陆军大学,实际上是由广州的黄埔军校搬迁而来。陆军大学主要培养团以上指挥军官和师以上司令部参谋军官,视军如命的蒋介石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他兼任陆军大学校长21年。蒋军中有一条规定:陆大毕业,才能任军参谋长

旧中国,像清华、协和湘雅等名校,包括陆军大学在内,极其难考,被称为“铁门槛”。但考入这些学校之后,又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以陆大为例,一旦考上,就是“天之骄子”,有所谓“金学员、银教官、破破烂烂是职员”之说。

1936年,吴石升陆军少将。

1940年底,吴石获好友白崇禧推荐,出任第四战区长官部参谋长。

图片

张发奎(字向华,1896年9月2日-1980年3日10日),广东韶关始兴人。

吴石之命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的八字有点相似,一个是己土日元,一个是戊土日元,地支都有一个“午”字。有趣的是,他们都喜欢骑马,经常结伴出游。

吴石的好友吴仲禧曾担任第4战区军务处处长、韶关(广东战时省会)警备司令、第4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等职务。吴仲禧曾回忆说:“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珞珈山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

1942年,吴石升陆军中将。

1944年,吴石兼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桂柳战役。11月,发生“六寨惨案”,吴石张发奎都差点被炸死。

1946年,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吴石出任国防部第五局(即史料局,后改名史政局)中将局长。

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起义,吴石随国防部长白崇禧赴台湾。白崇禧蒋介石推荐吴石出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司令,老蒋不同意。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吴石那时经常往返于沪宁之间,不断送来重要情报,以何家为中转站,递交给华东局。

1949年2月,吴石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7月,吴石突然被蒋介石晋升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吴石在台北马场町从容就义,享年56岁(虚岁五十七岁)。

吴石“临刑从容吟诗”:

“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

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开国中将傅连暲,1894年的中秋节诞生在福建汀州一个贫苦的码头搬运工家庭。

傅连暲是医疗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巧的是,傅连暲吴石是福建老乡,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

傅连暲(1894年9月14日-1968年3月29日),原名傅日新,化名郑爱群,1894年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乡伯公岭村。

图片

傅连暲这个名字,网上很多文章却写成了傅连璋。“暲”、与“璋”,一字之差,意义差别大了。

“暲”,拼音为zhāng。一种说法认为,“暲”本义与“章”同,释义包含“明”和“日光上进”。另有说法认为,“章”意为“像屏风般遮挡”,“日”与“章”合起来,表示“太阳躲到了云彩背后”。我手头没有工具书,请读者们自己查一查。

至于“璋”字,也读作zhāng,是优质玉石,本义指古代玉器名,形制为半圭,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器。《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从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

“暲”字罕见,而且“暲”、“璋”字形相似,读音一致,容易混淆。

图片

据说,1997年出版的《汉语大辞典》曾将“傅连暲”误写为“傅连璋”,但正确写法为“暲”。 

图片

傅连暲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出生后就接受教会洗礼,童年时便成为教徒。

后来,他跟随在长汀教会工作的父母进入长汀,就学于长汀一中。从小学到中学,傅连暲在教会学校崇正小学和中西中学半工半读。他想毕业后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1911年,傅连暲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汀福音医院附设的“亚盛顿医馆”学习。

1916年,傅连暲毕业,被福音医院聘为汀州所辖8个县的旅行医生,开始实现当医生的理想。3年后,他又被聘为福音医院高年住院医师和助教,并兼任汀州省立男中与女子师范的校医,以及汀州红十字会主任医师。

1925年五卅惨案后,外籍院长逃匿回国,傅连暲被推举为汀州福音医院院长。

1927年8月,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路过长汀时,傅连暲收留陈赓徐特立等300多名伤病员在福音医院治疗。

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解放汀州城,傅连暲的福音医院大量收治红军伤病员。

1932年1月,傅连暲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培训60多名红军医务人员。傅连暲兼任校长,并亲自编写课本教程,带领学员临床实习。同年秋,傅连暲雇了150个挑夫,挑了半个月,把整个福音医院从长汀一直挑到瑞金,正式创立了中央红色医院。长汀福音医院是最早的红军医院,中央红色医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医院,后改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

1933年初,傅连暲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傅连暲还把医院所有家产及药品捐献出来。《红色中华》报专门发表《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一文,表扬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王稼祥蔡树藩伍中豪等将领都在他的精心施治下得到痊愈。第五次反“围剿”紧急关头,毛泽东身患恶性疟疾,也是在傅连暲亲自诊疗下及时恢复健康。毛泽东说:“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傅连暲因此被誉为“红色华佗”。

1934年10月,傅连暲参加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傅连暲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

1937年红军整编后,傅连暲任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傅连暲还提议在延安成立保育院,专门接收革命后代,解决了许多人的后顾之忧。

1938年9月,经毛泽东陈云介绍,傅连暲参加了中央党训班,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片

傅连暲和苏联外科医生阿洛夫在延安合影

当时延安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可以由中央举办祝寿活动。傅连暲生于1894年,比毛主席还小一岁,但在傅连暲50岁的时候,中央决定给他祝寿。周恩来亲自主持寿宴,说我们为什么要给傅连暲同志祝寿呢?别的不说,傅连暲同志救活了无数红军指战员,他是我们红军的大恩人,就凭这点,也应该祝寿。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给傅连暲送去“治病救人、长命百岁”的贺词。

1948年,傅连暲55岁生日(虚岁)的时候,比傅连暲还大10岁的谢觉哉傅连暲写了一首诗:“寿人寿国功在党,傅公名应列首榜。”

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当选并连任三届中华医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图片

吴石傅连暲的人生很相似:

1、他们都在军队工作,都不是一线指挥员,但身居高位,军衔都是中将。

2、吴石在国民党军的资历很老,能与白崇禧陈诚蒋介石这种最高层的人物直接对话。而傅连暲长期负责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深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器重。

3、他们都“兼职”干过情报工作。

傅连暲本来是医生,但他利用给国民党军官看病的便利,获得一些情报,及时传达给当地党组织。他还利用自己家被国民党军强占为“公馆”的机会,机智地获得一箱军用地图,还订阅了《申报》等报纸,想方设法转交给毛泽东。后来毛泽东曾当面对他说:“你送来的报纸和地图真是帮了大忙了,我要感谢你。”

4、他们都不得善终。

1950年6月10日下午,吴石被枪杀于台北郊区马场町。他挨了两枪,子弹穿透胸膛,将心脏拱出。

傅连暲曾为林彪体检,揭露了他装病、吸毒的真相,林彪对此耿耿于怀。“文革”期间,傅连暲遭到残酷迫害,被关入秦城监狱,于1968年3月29日被迫害致死。据说傅连暲被打断了三条肋骨,蹊跷的是,也是胸部受伤。

5、他们死后都迎来了迟来的哀荣。

1973年,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也是在1973年1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追认傅连暲为革命烈士。

1975年5月17日,毛主席傅连暲的战友、原卫生部部长贺诚的一封信上批示:“……傅连璋被迫死,亟应予以昭雪。贺诚幸存,已入土,呜呼哀哉!”经中央军委批准,为傅连暲将军和夫人陈真仁上校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78年11月22日,总后勤部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公开为傅连暲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先后两次为同一个人平反,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6、他们的故事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2024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的近代历史剧《破密》,演员田征饰演傅连暲

2025年,《沉默的荣耀》上映。

完整版:https://mp.weixin.qq.com/s/rA9SLOG_eOfmhTqZcQMgxA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