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工作室 Uncategorized 兵败南京后郭岐找袁树珊算命,袁说:你下次将在沙漠中打败仗

兵败南京后郭岐找袁树珊算命,袁说:你下次将在沙漠中打败仗

郭岐,原名(yín),字金山,祖籍山西省左玉县岱窑镇口前村(现属山阴县),1905年3月21日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字的前三柱如下:

图片

郭岐从小就很崇拜历史上的忠义之士。20岁时,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郭岐从家乡的偏僻山村只身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

郭岐与军校有缘:曾任中央军校军官队区队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17期学生总队少将总队长;1956年,郭岐任台湾大学首任军训总教官兼副训导长。我猜他很可能和蒋介石一样出生于庚午时,命带词馆

图片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时任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辎重营中校营长的郭岐于年底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后,郭岐曾躲进难民区,被困南京达3个月之久,见证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剧。

图片

从危城脱险后,郭岐辗转回到后方,信笔疾书,点点滴滴汇集成文,终成《陷都血泪录》一书,记录了日寇在南京所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并于1938年8月起在西安的《西京平报》上连续登载。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睢团长夫妇、郭岐营长、宗副官等一行人顺利离开下关码头,辗转来到上海,避居于法租界内,顺便拜访了命理名家袁树珊

因为睢团长一向非常相信星相之学,认为当此危机存亡之时,理当就近拜访命理大家袁树珊先生,以期得到指点。郭岐其时正当壮年,年少气盛,认为命运乃是自己奋斗创造而得之,算命看相,只不过是事后附会,没有意义。但其他三人坚持要前去一试,郭岐只好一同前往。

图片

在为其他三人看完相后,袁树珊先生将郭岐的双手仔细端详,再看了面相,就说:“郭先生是军人,到四十岁时可升少将师长,将在沙漠中作战,因此战失败而有性命危险。不过最后仍然能脱险归来,享有后福!”

袁树珊的断语,郭岐当然不敢相信,认为预测未来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他觉得“四十岁时可升少将师长”只不过是一句奉承话,至于“在沙漠中作战”简直荒唐透顶了,无端端的怎么可能去沙漠!

不久,郭岐顺利逃离上海,经香港到武汉,报到归队,“不时升调,由重庆而西安、而兰州、而凉州、最后调到新疆,果于四十岁升为国军四十五师少将师长,戍守伊犁区精河县”。

1944年8月初,帕提赫·莫斯里莫夫等在伊犁巩哈县乌拉斯台山区以反献马为号召,组建巩哈游击队。10月7日,攻占巩哈县城,史称“巩哈暴动”。暴动席卷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史称“三区革命”。

1945年8月26日,以攻占乌苏和精河为目标的中线作战开始,民族军用3个团兵力,激战5天,突破3道防线,于9月8日占领乌苏县城。同时,民族军另一部也于同日占领了精河县城。

四十五师全军覆没,神奇的是,郭岐果真在沙漠打了败仗。因为缺水,郭岐干渴至昏死,后为敌人救活。战后交换战俘时,郭岐归队。后郭岐赴台,后半生平安顺利;更难得的是,失散多年的家人终于团圆。至此,袁树珊之言一一应验。郭岐本不信命,回忆身世,甚是感慨,因此在《陷都血泪录》中辟专章以纪其事。

图片

1947年3月,郭岐被邀参加了我国军事法庭对战犯谷寿夫的审判,提供了5万余字的证据,并当庭作证。他和众多证人的血泪证词,最终使谷寿夫等一系列战犯得以处决,被害的三十多万南京市民终能伸张冤屈。

郭岐戎马一生,经历传奇。他曾两次从战场死里逃生,两次被误开追悼会,一次为1937年南京保卫战之役,一次为1944年新疆精河之役。

图片

郭岐将军长女郭凤翔女士撰写的《追忆父亲》一文,收录于《陷都血泪录》之附录二

1949年之后,郭岐退居台湾。

1978年,《陷都血泪录》经郭岐将军修订,易名为《南京大屠杀》,在台湾中外图书出版社出版。

退休后,郭岐跟随子女侨居比利时。

1988年,郭岐回家乡观光。

1989年,郭岐在比利时的一次演讲之中,因脑中风突然在台上晕倒,半身不遂。

1993年1月17日,郭岐逝世,享年88岁。

完整版:https://mp.weixin.qq.com/s/P4Fky5IUi0UUSYsANBcW-A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