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读者留言,希望我能分析一下柏葰和肃顺。这建议本是极好的,问题是白洋至今没找到柏葰的生日。
柏葰,原名松葰,字静涛,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进士,道光三十年迁兵部尚书,后来又调吏部尚书。咸丰六年,柏葰“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又任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从一品)。道光二十六年,柏葰典江南乡试;咸丰八年(1858戊午年),柏葰拜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典顺天乡试。明清两代不设宰相,而柏葰的官位无异于宰相,有考生于是打起了歪主意,打算走“上层路线”。所谓“宰相家人七品官”,考生用重金贿赂柏葰的仆从靳祥,请其疏通关节并暗作手脚。事成之后,对靳祥等人的肮脏交易并不知情的柏葰“顺手”收了考生奉送的贽敬银十六两,然后就栽进去了。
假如柏葰本来就是一个贪官污吏,落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倒也算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问题是,柏葰为官一向清廉。据《清稗类钞》记载:“柏静涛相国葰,以咸丰戊午科场事被戮,世皆知肃顺、端华之修夙憾也。柏尝于道光朝以少宰使朝鲜,朝鲜国王馈五千金,却之,请益坚,携归奏闻,请存礼部,还其使臣。”
十六两银子把一个宰相送上断头台,多少叫人惋惜。《清稗类钞》曰:“是时科场法弛,视关节为故常。”据柏葰供述:“向系如此,随即收下。”堂堂一品大员竟然连这蝇头小利也不放过,借用陈毅的诗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柏葰是两朝重臣,与载垣、端华、肃顺等政坛暴发户一向合不来。“戊午科场案”爆发,咸丰帝本来想高抬贵手,饶柏葰一命。肃顺却不依不饶,落井下石,坚持把柏葰弄成“斩立决”。柏葰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科举舞弊而被砍头的正一品高官,而且监斩官就是肃顺。据《清稗类钞》记载:“故事,大臣当死,临刑,众官为乞恩,往往得宥。及是,众邀肃俱,肃素恶科目,又与柏有隙,取旨监斩,佯诺,升车去。至菜市,见柏车,迎笑曰:‘七哥来早’。即升座促刑。柏素宽谨,为肃所陷,胜保自军中上疏,至有‘罗网弥天,衣冠扫地’之语。”
谁想到,风水轮流转,才过了三年,曾经不可一世的肃顺也被押到了菜市口问斩。
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年)8月22日,咸丰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死前封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名列顾命八大臣之首,任领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额驸富察·景寿(妻子是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任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爱新觉罗·肃顺、军机大臣托和络·穆荫(兵部尚书)、匡源(曾任吏部左侍郎、代理礼部尚书)、杜翰(帝师杜受田长子,时任礼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焦祐瀛(太仆寺卿)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八大臣”。
问题是,顾命八大臣手上并不掌握兵权,而慈禧与“六阿哥”恭亲王奕訢、僧格林沁结盟之后,逼端华让出了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一职,京师的防务从此尽在慈禧之掌握。要命的是,驻扎在京、津一带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也投靠了叶赫那拉氏。顾命大臣其实就是八个书生,在慈禧集团前面毫无招架之力,可笑的是肃顺一伙人还蒙在鼓里。不久之后的一个月黑风高夜,肃顺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于密云被捕,随后下狱,不久后被斩于菜市口,年仅四十五,史称“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
爱新觉罗·肃顺,满洲镶蓝旗人,乃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网上流传肃顺生于1816年11月26日(嘉庆二十一年十月初八),但未说明其出处,白洋估计这生日来自《爱新觉罗宗谱》(《清玉牒》),因此排出肃顺八字如下:
公历:1816年11月26日
农历:一八一六年十月初八日
——–财—-杀—-日元—-伤
乾造–丙—-己—–癸—–甲–(日空申、酉)
——–子—-亥—–未—–寅
——-印—-枭—-劫—-比—-伤
大运-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
年份-1820-1830-1840-1850-1860
时辰是我推测的,因甲寅时之八字可按“刑合格”论。
《渊海子平》论“刑合格”:此格以六癸日生人为主,用戊土为正气官星,喜逢甲寅时,用寅刑巳中戊土,癸日得官星。如庚寅刑不成,惟甲寅时是,行运与飞天禄马同。若四柱中有戊字、巳字则减分数。又怕庚寅伤甲字,刑巳字,忌申字,则减分数,岁君大运亦同。刑合诗诀:“癸日生人时甲寅,最嫌四柱带官星,若无戊己庚申字,壮岁荣华达帝京”。
月上露出己字,格局有损,所以并无科举功名,“素恶科目”。肃顺全靠宗室身份混了个差事,供职于侍卫处。“刑合格”忌庚、申字,偏偏早运走庚子,印星为忌,所以母亲地位不高,只是一个小妾。妾所生之子并无封爵,只为“闲散宗室”,因此肃顺家底较薄,与同父异母兄端华不可同日而语。端华乃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三子,于道光二十六年袭爵郑亲王,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
咸丰帝即位,肃顺深受重用,据《清史稿》:“文宗即位,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以其敢任事,渐乡用。咸丰四年,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历礼部、户部。七年,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兼都统。”因大运走卯字,亥卯未三合食伤局。
载垣是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载垣也受到重用,曾任宗人府宗令、玉牒馆总裁、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肃顺与其端华、载垣这三兄弟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不过,月柱为兄弟宫,七杀透天,且是忌神,官杀克比劫,暗藏棠棣飘零之兆,实乃刑克兄弟之命也。端华、载垣后来都被赐死,可以说是受了肃顺的连累。据《清稗类钞》:“肃方拥二妾卧于床,遂械至,亦系宗人府。肃瞋目叱垣、端曰:‘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二人曰:‘事已至此,复何言?’垣亦咎端曰:‘吾之罪名,皆听汝言成之。’”
肃顺败于擅权,据《清史稿》:“肃顺恃恩眷,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为附和,挤排异己,廷臣咸侧目。”己土=七杀=权力,甲己合,独裁就是他的作风。肃顺于甲辰运垮台,因两个甲木争合一个己土,争者,抢也,抢夺一个忌神,怎么可能赢?
不过肃顺于清廷实有大功,正是他提出应重用汉族官员,还说:“旗人多无知识,汉人能文,不可开罪。”肃顺向咸丰帝举荐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为平定太平天国网罗了大批人才。肃顺被杀后,郭嵩焘、曾国藩等人扼腕叹息。曾国藩曰:“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
1条评论
孝钦后诛肃顺之异闻:
肃顺之伏法,孝钦后欲以灭其口耳。初,孝钦入宫,拨充宫苑女侍,地曰桐阴深处者,即其给役所也。天性敏慧,喜歌,以少从其父惠敏宦南中久,善南曲。一日,文宗微步至苑林,闻有曼声度南歈者,寻声而往,因得见,遂幸之。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未几,生穆宗,进封为妃。迨贵,渐怙宠而肆骄,久之,不能制。适粤寇难发,文宗忧勤国是,丛脞万端,乃得以弄权宫掖。文宗寖知之,渐恶其为人。肃顺者,才略声华为宗室冠,文宗素倚重之。孝钦知文宗且疏己,隐冀得肃以自援,而肃则以谂知后之往事,良轻后,后因是衔肃。一日,文宗于宫沼为春日泛舟之戏,后自陈寓南方久,习操舟技,乃亲理篙楫以侍。讵文宗立未定,而后篙遽下,舟为之侧,文宗颠堕水,创其足,文宗乃深憾后。会又有间后者,以那拉将覆满洲咀咒之说进,文宗乃拟致之死,尝谓肃曰:「朕不日将效汉武帝之于钩弋夫人故事,卿谓何如?」肃噤齘,不敢置一辞。后闻之,愈衔肃。热河之狩,变起仓卒,文宗忧愤,乃迁怒于后。病渐竺,自为遗诏曰:「朕死,必杀西后以殉,毋使覆我宗。」急召肃,将使受顾命,行遗诏事。有李莲英者,后之梳头监也,工按摩术,因进技于上,窥枕角,得遗诏,亟诉后。后乃泣吁于醇王之福晋,福晋曰:「此乱命也,当为若已之。」立戒车,驰赴行在。及入宫,文宗已崩,搜衾枕,获遗诏,就残烛爇之,灰甫烬而肃已至。肃入,知已崩,询监以时,监懵然不能对,回首御榻侧,见后拥穆宗立。转以询后,后解襟端所系时表,直前授肃,厉声曰:「若自省之!」未几,肃退,后乃密谋醇王,置肃于法。